图片:
i"@K%,
我叫吴丹,来自攀钢矿业公司朱矿采矿车间电铲大班,我们班共有职工128人,开动电铲19台,主要负责朱矿采场矿岩铲装及其他临时工程任务。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一讲我的职场故事:有一种奉献叫敬业。 M{s8d <
刚参加工作那会,父亲曾经告诉我:“儿子,当年狮子山万吨大爆破,我们成天打洞子、扛炸药包,可以说朱矿,是几代矿山人用肩膀扛、用牙齿啃出来的,你一定要好好干,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一切啊!”父亲的话伴随我不断走向成熟,超越自我。既然我选择了当一名电铲司机,那么,我就应该扎根矿山,把平凡的工作干到极致,我坚信——平凡绝不等于平庸。 qJGF!H.
ku2u^
善学者,成就高度
IZ|An%T
曾经有人对我说:“你开电铲,不就是摇两个把子,简单得很,就连两三岁的小孩都可以把它玩转,能有什么前途?”。这句话让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不相信这个拥有上万个零部件,重达190吨的庞然大物,仅仅用简单二字就可以代替。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让大家看看,开电铲其实也不简单,在每一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都是可以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来的。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如愿以偿,不仅连续3届获攀钢集团技术能手称号,还多次被公司评为“技能拔尖人才”。 Htt!%C}
但在2011年8月,当我满怀信心地远赴鞍钢东鞍山铁矿,参加首届“鞍钢杯”职工技术运动会的时候,没想到在入围的23名选手中,我只考了11名。这个结果让我一下子清醒起来,绝不能躺在过去成绩上睡大觉,只有不断进步才不会落后。 $|k@7.A
从鞍山回到攀枝花,我马上收拾心情,将一切归零,高标准、严要求,重新回炉学技术。为了弥补专业知识不足,我从图书馆到互联网、从老师傅到技术员、从朱矿到白马,千方百计收集资料,认真钻研 ,先后写下了五万多字的学习笔记。 khM\g\ZK^2
一有空我就启动电铲,着重在“稳、准、快、满、平”上狠下功夫。不断向老师傅学操作技巧、向维修人员学故障排除、向技术人员学理论经验。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9月,我终于一举夺得鞍钢技术运动会露天采矿挖掘机司机技术能手第一名,获鞍钢技术状元称号。 t8aI8FV
%O?hN:b=p
善思者,成就典范 "a>?fo
多年的工作锤炼,让我逐渐变得沉稳。在大班长岗位上,我不断告诫自己要干就要干好,千万不能辜负领导对我的信任、职工对我的期望。 aR('/M~Ve
随着朱矿进入深部开采,我们班承担的生产任务逐年递增,但设备严重老化、操作人员锐减的矛盾日益加剧,在此情况下,如何带领班组职工深挖潜能、让电铲产能最大化、不断满足朱矿快速发展的需要?这成为我的一道必答题。我深知“技能是关键、设备是根本”的道理,要想解好这道方程式,就必须在人员和设备上狠下功夫。 x}SkZ~`
为了掌握不规范操作、维护保养方式,我天天带着点检锤、照相机、记事本逐台设备跑现场。通过亲自操作,及时掌握每一台电铲的性能变化,动态跟踪设备故障点,留下了上万张图片,我将这些原始资料分类存档,一有空就拿出来认真研究。有职工问我:“吴大班,好好的办公室你不坐,成天 满采场跑设备, 晒得满脸黢黑,太阳斑都长出来了,究竟图个啥?”对此,我一笑了之,他们哪里知道我是要用这几样法宝向设备要效益。 ! N+m8
经过不断的摸索,我将自己在2007年总结出的“WK-4B电铲吴丹先进操作法”进一步完善,归纳出“选点准、动作稳、循环快、挖货满、装车平”的15字操作口诀,提出“柔启动、慢加速、稳中求快少堵转;精配合、巧衔接、粗中有细不蛮干”的操作要领,成功总结出《“三保十不准”电铲先进操作法》。它的推广运用,使我们班2012年累计完成铲装量3005万吨,超矿计划285万吨,超产达10%。 {S6zPox
为了把我所掌握的先进操作技能传授给更多职工,我坚持自任技术辅导员,并从大班筛选出八名操作技能精湛的老师傅、班组长和工人技师,建立电铲技能培训室,坚持每月办一次技术课堂、每周讲一个技术难题,并建立大班QQ群,为职工学技术、钻业务搭建起在线交流平台。到2014年5月,我们班先后有62人通过高级工考评,4人成为电铲技师,11人获鞍钢及攀钢集团公司技术能手称号,电铲大班也被四川省总工会评为“工人先锋号”。 T'gwm "0I
去年,为完成1000万吨直采量,我成立了“提高直排铲装效率”QC活动小组,通过技术攻关,将直排铲装效率从14.5万吨/台.月提高到20万吨/台.月,完成直采量1023万吨,认可创效371万元,获公司创新成果三等奖。2013年至今,我先后提出了“缩小弯梁臂横梁夹板孔”等22条合理化建议,采纳实施16条,累计创效168万元,被矿业公司评为点子大王。 y&.j]"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