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课”的市场从何来? +{[d^ij'
6月29日,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账号发布了一则新闻:“大学生花钱雇人替上课,一节课加一个聊天群,只需告诉时间、性别,支付25元一节课,就有人替你去上课,这样的事情正在一些大学悄然上演。替课,替体检、替就寝,替生意已成完整产业链!有时一节课上替课者能达10%,同学司空见惯,老师也置若罔闻。”(6月29日央视新闻) )A6B\Z`H
家长拼死拼活挣钱供孩子上大学,就盼着能多学知识,长本领,将来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在当前应试教育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的环境下,孩子从小就沉浸在苦学多练的竞争中,从小学到大学,一路走来,过五关斩六将,无不凝结着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们的许许多多辛劳和汗水。可花了这么大的力气进入大学校园,大学生们为什么就开始修身养性,荒废学业、颓废人生呢?我想,这里固然有高校“严进宽出”的管理漏洞,也有学生自我约束能力的薄弱。 $PSF*F3d
在高校管理者们看来,大学生就应该自主学习,不应该与中小学那样,被老师管着、家长看着。事实上,大学生进入高校正是独立自主的转型阶段,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中,或多或少存在管理依赖性。恰恰在这个节骨眼上,高校老师疏于管理,家长想管,但终归是鞭长莫及,也管不着。于是,大学生就成了“自由人士”。“读书苦、听课累”。对于饱受学习苦累折磨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把进大学当成了自由放松阶段。为了应付学校、拿到学分逢课找替身也就不足为怪了。 =UO4 2:
按说,高校老师稍微有点责任心,“替课”者都难逃遁形。可遗憾的是,我们一些高校老师只图听课人数,不考虑学生真假程度,更不考虑讲课的互动效果。从记者拍摄视频看,高校在上课时,老师只点号,连学生的姓名都不报,这样就根本辨认不出听课者的真和假。 _2(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