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kPSD
塑物 塑人 塑文化 p/,i*6x
!k5!T ,@
fC RDN
中国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中华技能大奖得主、世界级焊接专家、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211厂14车间火箭发动机焊接组组长高凤林认为,要让班组团队创新进入持续、良性状态,就要做到: ,eYoG?+l*
P o`<y
塑物塑人塑文化 Im:>j35s
班组建设的主体是工作,强调工作效果,即科研生产任务;主角是人。班组以“确保质量、确保成功”为中心,紧紧围绕科研生产任务和人的因素,以塑造富有班组特色的文化为纽带,在改善外因和内因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的价值观和团队文化,实现了班组的整体优化。 GrOZ#\I
塑物 )X$|hC
十年树木。“木”就是一个具象的物,“物”,广义来说,就是客观存在。 xAL,-
从我班组塑“物”的狭义范围来说,就是确保高质量的完成科研生产任务。在完善塑物的管理过程中,班组务实创新,通过打造“六个平台”改善外因,不断创造适合组员成长适应班组发展的客观条件。 ztw> c5hT
搭建聚力争先的班组管理平台。班组从基础管理、文化建设、工作业绩、质量安全、6S、TPM等方面加强管理和考核。在生产中形成了两长九员的班组组织管理模式,即宣传员、质量员、安全员、消防员、工时统计员、生活福利员、信息管理员、6S管理员、TPM推行员等。着重规划了6+1活动层面,3个载体,1个系列。即:6个层面为建家层面、6S层面、考核层面、激励层面、文化层面、创新层面,加1个TPM层面。3个载体为宣传的载体、学习的载体、交流的载体。一个系列即为制度系列。 0-#_i%>u$Q
搭建自主创新的技术攻关平台。只有自主创新,才能引领行业,创造卓越。近年来年,班组每年都解决10多项焊接工艺难题,其中最具典型代表的是攻克长三甲系列氢氧发动机阀座组件软钎焊的生产工艺难关。2007年,班组应邀参与了丁肇中教授主持的由16个国家参与的低温超导反物质与暗物质探测器系列工程的研制,班组主导完成了工艺方案的制定,并获得国际宇航评审机构的认可。 ;R$n@b>VA
搭建严慎细实的质量管理平台。“高标准、精细化、零缺陷”是班组的质量管理目标,2008年班组全年无一例焊接质量问题。强调“精细化”,要求组员生产前要做到吃透技术、吃透工艺、吃透材料;做到工艺交底,质量会上分析思路,强调焊接一次成。生产中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精心操作,执行“三检制”,班组还有针对性地制定了《现场跟踪考察记录》等制度,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大力开展QC小组活动,班组QC小组的成果荣获部级一等奖、国家级优秀奖。 :l(h
搭建精细集约的成本管控平台。结合TPM设备保全活动,班组着力在设备利用上和生产质量的过程控制上下功夫。我班组的设备多是国外先进设备,全由组员动手组装并根据生产需要进行合理改造,提升设备的利用率。班组还自制设备,例如为焊接某重点型号芯级主推发动机研制出多功能气体保护装置,节省购置设备的经费一百多万元。在产品生产中,我们更强调优质高效、集智创新的成本控制理念。如阀座组件的生产,我们通过集智攻关,将产品的合格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以上,且周期也缩短了近一倍时间。 me[-g'
搭建岗位成才的人才育成平台。人才是生产的发动机,班组紧密围绕科研生产制定培训目标和计划,利用合作团队加大学习交流的力度。组内积极开展技术交流、岗位练兵、“师带徒”、“一带一”等活动,取得积极成果,多名青工进步很快,已经具备较强的独立操作能力。组内现有特技技师两名、高级技师一名,中青年接班人一名,形成较强的团队技能优势。班组与唐建平班组、许振超班组、11所上面级发动机设计室、车间工艺组、11车间电镀组等10多个班组结为互助班组,解决了YF-75D、YF-77发动机焊接加工结构的研制等20多项重大科研课题。 X7M-FtJ&n
搭建公平有序的竞争激励平台。班组提倡有序竞争,每年结合生产任务开展劳动竞赛,每月按照完成任务的质量情况评选最佳文明标兵。竞赛内容不断丰富,包括工作量、工时、6S、质量、安全、TPM等。三争一创,六比一建,团队共建等竞赛形式不断涌现。仅2008年我班组共获各类奖励29项。并积极参与奥运、抗震救灾、扶贫济困等公益活动,全组多次为灾区捐款捐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2000元左右,为公司消防队困难职工捐款1200元, Xv:,ebS4
班组通过持续改进“六个平台”,建立起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外部环境,为塑物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 D5L^@F
树人 0H)5ro& |